剛開年,公募基金業就迎來基金經理的離職“小高潮”。截至1月17日,今年以來離任基金經理的人數已達16人,是去年同期的近2倍,幾乎每天就有一人離職。
近日,以AI投資為業務亮點的浙商基金,發布了公司智能投資重量級人物查曉磊離任基金經理的信息。公告顯示,1月13日,查曉磊已卸任原先管理的11只基金產品(不同份額合并計算)的基金經理職務,其中部分產品任職時間還不到半年。
浙商基金近兩年致力于開發“HI+AI”模式的公募基金投資方式,現已有四類“AI+”組合產品,而查曉磊是推動浙商基金智能投資發展的重量級人物。資料顯示,加入浙商基金后,查曉磊任總經理助理,主管主動權益與量化投資。從離任公告來看,查曉磊并未轉任浙商基金其他工作崗位。有接近浙商基金的相關人士透露,查曉磊或將從浙商基金離職,不排除“奔私”或另謀高就的可能。
從查曉磊此前管理的產品情況來看,經過多年的運行,市場對浙商基金這類具有AI屬性產品的認可度正在提升。2021年,浙商科技創新一年滾動持有、浙商港股通中華預期高股息指數增強等產品的同類排名均較為靠前。同時,浙商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也明顯攀升,最新數據顯示已超過400億元,創該公司歷史新高。
“相對于頭部基金公司或者‘奔私’的吸引力,中小基金公司在平臺支持、薪酬水平等方面的‘競爭力’會弱一些,如何留住人才依然是令管理層頭疼的問題?!睖夏郴鸱治鋈耸空f。
“近些年,明星基金經理的吸金效應顯著提高,對市場資金具有較大的號召力。明星基金經理的流失對基金公司來說也是一大損失,對中小基金公司來說影響更大?!鄙鲜龌鸱治鋈耸勘硎?。
年初跳槽是基金業的普遍現象。在隨后的幾個月里,各家基金公司年終獎陸續發放后,還會迎來又一波基金經理離職高潮。
不過,除了主動離任,年終考核或許也是一些基金經理選擇跳槽的重要因素。有基金經理透露,不少基金公司的年終考核日期定在11月、12月,盡管近些年考核周期有所拉長,但不排除一些考核情況一般的基金經理提前另謀他就的可能。從近期離任的基金經理情況來看,確有一些基金經理去年業績表現一般。
天天基金認為,對于基民來說,若持有的股票型基金、混合型基金出現基金經理離任的情況,可以觀察兩點來決定是否繼續持有基金:其一,基金經理離任原因。如果是公司內部調整,影響不大;如果比較認可原來的基金經理,不妨贖回后繼續關注他的后續動向。其二,觀察新任基金經理的過往業績和投資策略,可以給新基金經理四五個月的“考察期”。
聲明: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、準確,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,據此操作風險自擔。